纪检卫士许大勇:铸写忠诚与担当的平凡之路
(四川新闻网12月1日报道)
一个身后存款仅2200余元的纪检监察干部一个只买得起二手面包车的基层公务员一个兑现不了给女儿买新衣服承诺的年轻父亲一个年届四旬却仍不得不“啃老”的年迈的儿子一个让全川纪检干部忆及就潸然泪下的同事一条在2015年4月1日因意外而戛然而止的平凡的生命……
把上述所有的描述综合在一起,呈现的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男人,他就是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许大勇。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所有的经历看上去都是如此平凡,即便人们在他去世之后将他总结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对他来说,不外是如同每一个身在一线的纪检干部一样,只尽力去做好了每一件小事。
“我一直都觉得,那只是愚人节的一场玩笑。”11月23日,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基层纪检干部董煜在追思已故同事许大勇时,不止一次泣不成声,“我们如此怀念许大勇,或许正因为他的平凡,每个基层干部也许都是这样做的,但在他身上,每一件小事却都体现得那么具体。”
2015年4月1日,广元市G212国道昭化段金坟寺附近,雨幕中,一辆小型面包车与一辆违规占道的双桥大货车相撞,面包车车头粉碎,许大勇和结发妻子龚丽伤重去世,留下双亲和15岁的女儿。
在无数次的怀念中,昭化区纪委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失去一名优秀纪检干部的悲痛:那一天,他走了,走得那样匆忙,却用仅仅40岁的短暂人生,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无限热爱,对清廉人生的无限追求。他的身上凝聚着纪检人公道正派、无私无畏、两袖清风的优秀品质,感动着无数人……
一个农村娃的成长之路
1975年,许大勇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的一个偏僻山村,家境贫寒。17岁时,他跟着村里的长辈来到了广元市青川县,成为一名工人。1996年来到了广元市昭化区(原元坝区),“他不说,没人知道他是外省人。”朋友说,许大勇觉得掌握当地的语言是融入当地生活的“敲门砖”。在家里,他让妻子教自己发音;在单位,他刻意用方言与同事聊天。渐渐地,他成了地道的“四川人”。
1999年,许大勇进入昭化区(原元坝区)物价局工作,为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上的缺陷,他自学了《价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物价监测和监督检查》《价格鉴定文书制作》……2003年,许大勇通过函授学习,取得了经济管理大专文凭,同年,他在党旗前庄严宣誓,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2007年,许大勇成为价格股股长,更让同事钦佩的是,他通过大半年的钻研,考取了价格鉴证师资格证。
“每天早上天刚亮,他就到办公室看书,晚上也坚持学习到11点。他能顺利通过全靠认真刻苦的钻劲。”曾是许大勇在物价局工作的同事,昭化区卫计局纪检组长张子生回忆道。
汶川特大地震让昭化区损失惨重,为防止商贩哄抬物价,许大勇作为业务骨干,起草了《昭化区关于灾后重建期间严格执行砂石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通知》《昭化区关于加强钢材市场监管的报告》等,并时常深入嘉陵江河道沿线和建材市场实地检查,带队对卫子砖厂、虎跳三公砖厂超限价售砖情况进行调查处理,有效地稳定了建材市场价格,为灾后重建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0年,许大勇通过选调进入区纪委,成为了一名纪检干部。“许哥也是年近四十的人了,但他对学习的热情丝毫没有因为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反而是越来越有激情。”昭化区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干部赵喜林把许大勇当成了榜样,不到两个月时间,许大勇就自学完了《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信访条例》《案件检查工作条例》《案件审理工作条例》《党纪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并积极参加纠风、执法监察、效能监察、预防腐败等各类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办案水平。
2014年7月中旬至12月,省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在全省纪检系统抽调业务骨干查办案件,许大勇受命全程参与查办工作。省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给予许大勇的评价是: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干部,他干事踏实认真,能够对厅局级干部处理意见提出建议,彰显了深厚的业务功底和能力素质。
敢于亮剑的纪检卫士
在同事们的讲述中,2014年7月初查办的昭化区水务局砂石资源开发违规案件,是昭化区建区以来涉案人数最多的案件,查办难度之大,是许大勇和同事们从未遇到过的。
“当时,需要对数十位工程老板进行外围核实,调查取证。”昭化区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张琦介绍说,调查组决定把小农水工程老板张某(化名)作为第一个核实对象。“他的交代就是一个突破口,能不能从他口中撬开话,交代出违法事实,是我们能否一举拿下案子的关键。”
“谁上?”调查组反复斟酌,举棋不定。
“我来。”紧要关头,许大勇主动提出由他来打头仗,攻克这个堡垒。“从早上8点开始,许大勇就进入谈话室,对张某讲政策、讲形势,分析利弊,做他的思想工作。”张琦回忆说,刚开始,张某有着极大的抵触和戒备心理。
“家里孩子读书怎么样?”张琦说,不经意间,许大勇抛出的这个话题成为了突破的关键,“他就自言自语,说孩子们读书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啊,家里的老人更需要做儿女的照顾……张某的抵触思想就动摇了。”
“交代了,我会受到怎样的惩罚?”沉默之后,张某终于开了口。许大勇抓住时机,以极大的耐心,详细地给他讲解政策法规。谈话一直持续到深夜12点,最后张某彻底交代了所有违法事实。首战告捷,势如破竹。其他涉案人员的谈话陆续展开,案件办理推进迅速。
作为基层纪检干部,身处反腐败斗争的最前沿,总会受到一些恐吓威胁、利益诱惑,许大勇也不例外。“昭化就巴掌大块地,低头不见抬头见,你女儿在哪里读书我们一清二楚。”一条条发自匿名手机的威胁短信接踵而至,许大勇沉着回敬,“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敢作奸犯科,必被绳之以法!”
在许大勇和同事的艰苦努力下,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案件彻底查清,涉案的4人被追究法律责任。
2014年3月,昭化区白果乡金牛村村民联名反映村务不公开、村干部挪用集体资金等情况的信访件转到了许大勇的手中。为了更好更快地办案,许大勇带着5名纪检干部在白果乡一住就是一个月。
查阅账目、丈量里程、实地勘验……许大勇求真务实、踏实细致的工作态度给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被调查的金牛村党支部书记仲大军倍受感动。
“在许主任来之前,干部群众有很多猜疑,说什么的都有,弄得大家人心惶惶。”仲大军说,许大勇来后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核查村里2008年到2014年整整6年的账目。当三名村干部带着票据来到会议室,“哗啦啦,哗啦啦”把四个袋子倒完,两张办公桌上都堆了厚厚一摞。当时,在场的村干部们都傻了眼。
“来吧,我们一张一张来整理。”许大勇搬来凳子,倒上茶水,让他们坐下,轻声细语地和他们交谈,遇到说不清、道不明的单据,他都会耐心引导并做好标记,便于外围核实。
通过梳理,调查组把“两委”出现的问题整理成4大类,共18项。“18项问题,咋会这么多!”得知消息后,仲大军整个人都瘫了。
在调查期间,仲大军因骑摩托车摔倒,正在住院治疗。许大勇得知后,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到乡卫生院看望。“他给我讲了许多道理,说我没有当好村里的大家长,要不断反省改正,也教了我当好村干部的方法。那时,我就想跟他做朋友,可惜现在没有机会了。”回想起当时的一幕幕,仲大军流下了惋惜的泪水。
一个月后,案件办理进入了收尾阶段。“一定要严惩,给他个教训。”在村党支部会议上,在座的党员听了案情通报后,议论纷纷。
“对犯了错的党员干部,我们绝不姑息手软,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考虑到参会人员不清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的具体规定,许大勇在会上一口气组织学习讲解了三遍。后来,按照相关规定,仲大军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如今,金牛村的村务、财务规范了,做到了每季度公开,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白果乡也建立健全了机制体制,村级财务管理落到了实处,党员干部的纪律作风明显好转。
5年的纪检监察工作生涯,许大勇参与查办案件25件,件件证据详实,经得起考验,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先后荣获全区“优秀纪检干部”等称号。
为群众办事须尽心尽力驱车从昭化城区出发到青牛乡团结村,要沿着蜿蜒曲折的乡村道路行驶两个半小时。2013年4月,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即将下闸蓄水,库区移民工作进入决战决胜阶段。许大勇代表区纪委来到这里,负责帮助35户淹没线下的移民做好限期搬迁工作。
当时,安居新房尚未建好,群众怎么搬迁安置?许大勇及时向区领导汇报后推出三条举措:新房未建成前,移民租房费用一律由业主承担;投亲靠友居住的,则房租节余归己;租不到房又无亲友投靠的,由政府负责提供生活帐篷。
故土难离。搬迁时,部分移民户难免有抵触情绪。76岁的团结村一社村民王玉芳,不愿意跟随儿子到新集镇建房,村社干部和家人多次劝说无果。许大勇得知后,提着一件牛奶来到了老人的家。“大妈,我来看看您。来来来,快过来喝奶。”一进家门,他便主动与王玉芳套起了近乎,5次登门拜访后,老人家总算同意了搬迁。“没想到许主任做群众工作这么有经验,我们很意外。”乡人大主席任绍明感慨道。
镇上200多户移民同时建房,用砖极度紧张,许多移民户买不到砖,砖厂甚至把移民户提前两三个月交了的定金给退了回来。南充的贩子拉了一车砖到新场镇卖,每匹的价格却比市价高出了2毛多。村民纷纷向许大勇反映情况。
“必须保证砖的供应,让移民户在雨季来临之前搬进新房。”许大勇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立即向区移民工作小组汇报了情况,联合区工商、物价、安监等相关部门,积极协调位于剑阁县鹤龄镇、田家乡、苍溪县白桥镇等多地的砖厂,以正常的市场价格给移民户供砖。每家每户最近需要多少匹砖?谁家的砖第二天就用完了?许大勇每天都会到建房工地上,认真统计最新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安排。在许大勇的努力下,移民户的建房用砖得到了有效保障,通过价格干预,还平均为每户节约了3000多元钱。
白牛村一社移民吴毕成家的地基需要回填100余方土,他立即协调施工队免费进行回填;为了不耽误村民建房,他婉拒了村民骑摩托车相送的帮助,在深夜徒步五六公里回驻地;独自一人在家的村民王德儒不是他联挂的移民户,但他依然热心的帮忙,牵猪赶牛,搬运木材……2013年6月,在许大勇和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青牛乡顺利完成移民搬迁任务,丝毫没有影响亭子口水利枢纽下闸蓄水。
“如今,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却不能请他回来看看了。”许多村民的手机里,都保存着许大勇的电话号码,但如今再也不能拨通了。
今年开年,昭化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许大勇与柳桥乡新胜村一组村民胡华秀家结对。当得知胡大妈因连做两次胸腔手术而负债累累时,许大勇想方设法通过民政渠道将2000元救济款送到了她手上。春节后,许大勇又两次来到胡华秀家中,商讨致富的门路。而这一项工作却因为突然袭来的车祸戛然而止。听到噩耗,胡华秀眼泪夺眶而出,呼唤道:“好人呀,好人呀,老天不开眼呀,你咋这么早就走了……”
他只愿清清白白做人
许大勇走后,处理后事的老父亲许友青清理遗物时,在一堆荣誉证书中,看到了儿子留下的两个存折和三张银行卡,金额总共才2200余元,欠款倒是有两笔——欠房贷及装修费用30余万元,在单位借支3000元。
甘于清贫,乐于清贫,是许大勇的人生写照。妻子龚丽没有稳定工作,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在打小工,服装店里卖衣服、火锅店里端盘子等等。2013年9月,她才成了广元市天然气公司昭化分公司的一名临时工。一家三口人的所有开支几乎都靠许大勇的工资维持。
“他不抽烟、不打牌,基本不在外面吃饭应酬,就是同事相请,也会婉言拒绝。”昭化区纪委副书记杨利德回忆道,许大勇是怕欠人家人情,所以才拒绝各种聚餐,“单位有食堂,但6块钱一顿的午餐他也舍不得吃。即便这样,他也从来没找单位诉过苦,更没有利用工作之便收取不当利益。”
“许大勇极少在外面吃饭,一碗汤面,加一把青菜,就是他的一顿伙食。”龚丽的同事马小双知道,经济的不宽裕,让许大勇一家的生活格外简单而单调。
在查办区水务局砂石资源开发违规案件时,有涉案人员亲属通过关系,偷偷给他送名烟等贵重物品请求关照,被许大勇屡次拒绝并主动上缴。对方一计不成又生二计,央求许大勇的无业妻弟帮忙说情,并许诺事成后让其拉砂石挣大钱。“你千万不要卷入这个案子,否则将来悔之不及,我这是为你好!”碰了壁的妻弟一气之下外出打工,从此和姐夫断了联系。
妻弟对自己的责怪,许大勇岂会不知——夫妻双方的父母都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女儿在广元读书,需要交纳学费和生活费;买房的钱大部分是向银行贷款的,这些外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清……有一次,龚丽兴冲冲地告诉许大勇,自己在一家公司找到了工作。“一非亲二非故,老板怎么会主动让你进公司?”许大勇立即警觉起来,劝阻妻子前去上班,“从来就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今天接受了人家不明不白的‘帮助’,万一日后查案办案有某种牵连,自己就硬不起腰杆了!”事后得知,那家企业的法人代表和区纪委正在查处的一位涉案当事人是远房亲戚。
当纪检干部多年,许大勇只回过一次家。“听说大勇当官了,肯定少不了给你孝顺四川的好酒,把酒拿出来我们尝尝?”面对左邻右舍羡慕的眼光,老父亲许友青却只能报以微笑。那次回家,许大勇带回的也不过是自己花钱买的几小盒茶叶、木耳,连走亲访友都不够分,还靠父亲自己掏钱,在当地商场买了四川土特产送人才打了圆场。
对膝下子女,许大勇难以做到呵护陪伴。许大勇是女儿眼中的“大忙人”,女儿许明想去九寨沟旅游,许大勇答应等她考上高中就去。今年,许明已经读到高二,这个心愿却因繁忙和拮据,迟迟没有实现。“爸爸很少陪我,他曾对我说,他对我很愧疚,其实我一点都不怪他。”许明说,父亲是个清清白白的人,就这一点,已足以让弥补所有的遗憾。
平凡中的执着与担当
——追记广元市昭化区纪委纪检干部许大勇
(四川日报12月1日第2版报道)
许大勇(左)参与移民工作。(资料图片)
许大勇走了,他走得那样仓促,生命定格在40岁。
2015年4月1日夜,许大勇与妻子送别父亲后,返家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双双遇难。同事王珏不肯相信,“昨前天他还在和大家讨论案情、调查取证”;曾被他调 查处理过的村干部仲大军不肯相信,“几天前他还跟我掏心窝地交谈,鼓励我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他帮扶的贫困户胡华秀大娘不肯相信,“前两天他还给我打电 话,问我手术后的恢复情况”……
身为广元市昭化区纪委纪检监察二室原主任的许大勇,生前并不是“名人”。但在他的追思会上,省纪委干部们寄来自发筹集的慰问金,坐3个多小时车赶来的青牛乡村民们抱头恸哭。
11月18日,省纪委省监察厅追授许大勇为“四川省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回首许大勇生前平凡点滴事,公心至上、做人坦荡。能得此人心,恰是因为他在平凡中的执着与担当。
一本笔记本 书写赤胆忠心
一本黑皮封面的厚厚笔记本被火烧尽,随他的主人而去。
这是许大勇生前随身携带的本子,扉页上写着“恪尽本分 尽力而为”。昭华区纪委干部赵喜林回忆,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纪检业务学习心得、每个案件查办体会、每个群众诉求等内容。
笔记本上,一个叫张森(化名)的人被屡屡提及。
2014年,从区物价部门选调到区纪委4年的许大勇,凭借自学提升的过硬业务水平,担任案件查办的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
上任不久,许大勇就遭遇一场硬仗:区水务局砂石资源开发违规案件,需要对数十位工程老板进行外围核实,调查取证。区纪委决定把工程老板张森作为第一个核实 对象。“能不能从他口中撬开话,是能否一举拿下案子的关键。”区纪委领导说明要义。“我来。”平时在领导面前话不多的许大勇主动请缨。
刚开始,张森十分抵触和戒备,低头不语,一动不动。“家里孩子读书怎么样?”直到许大勇这样问,张森一愣,慢慢抬起头。许大勇继续感慨:“孩子们读书离不 开父母的支持啊,家里的老人更需要做儿女的照顾……”“交代了,我会受到怎样的惩罚?”沉默许久的张森终于开了口。许大勇抓住时机,耐心详细地给他讲解政 策法规。终于,张森交代了所有事实。
首战告捷。其他涉案人员的谈话陆续展开,案件办理推进迅速。经过3个多月奋战,案件彻底查清,4人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为基层纪检干部,身处反腐败斗争最前沿,总会受到一些恐吓威胁、利益诱惑,许大勇也不例外。“昭化就巴掌大块地,低头不见抬头见,你家人的情况我们一清 二楚。”查办案件时,一条条发自匿名手机的威胁短信接踵而至,许大勇沉着回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敢作奸犯科,必被绳之以法!”
“怕吗?”曾有朋友问。“不担心是假,但坚信邪不压正!”许大勇回答。
5年的纪检监察工作,他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参与查办的25件案件,件件证据详实,经得起考验,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
一双旧雨靴 折射为民情怀
在许大勇家里墙角,放着一双粘有土痕的雨靴。曾经,许大勇穿上它跑遍昭化的山山水水,踏着泥泞走乡串户。
青牛乡团结村村民张志忠记得,2013年5月的一个雨天,许大勇穿着这双雨靴,为他联系的35户暂住在帐篷里的移民搬迁户送来棉被,并递上5600元慰问 金。“许主任说,外面天冷,多床棉被暖和点。”张志忠后来听说,被子是他跑到民政部门要来的,钱是从他微薄工资中抠出来和组织区纪委干部捐赠的。
“我是农民的儿子,你们就把我当家里人,但凡有一点办法,我都会全力帮助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青牛乡移民至今难忘许大勇这句暖心话。
2013年春夏时节,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即将下闸蓄水,库区移民工作进入决战阶段。许大勇参加青牛乡移民工作。整整3个多月,他和移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深厚感情。故土难离,有些移民依依不舍,他挨家挨户做工作;建新房缺建材,他跑到临近的剑阁老县城购买。
“让我最感动的是,许大勇发现过渡安置中部分移民有经济压力,及时向上级提出业主方应该参与移民安置工作的建议。不久,青牛乡2400多名移民每人都得到业主支付的安置费。”青牛乡移民办主任任绍民说,“这个建议解了群众的燃眉之急。”
今年初,昭化区开展精准扶贫,许大勇与柳桥乡新胜村一组村民胡华秀家结对。胡大娘因病致贫,在拉家常中提到自己手术报账走的是新农合渠道。“你是失地农 民,政府统一买了失地农民医疗保险的。”许大勇拿过她的报账单仔细求证,又到社保部门核实情况,果然是这样。在随后一次关节置换手术后,胡大娘的3万余元 医疗费通过失地农民医疗保险报了2万多,比新农合多报了近3000元。
两个存折三张卡 见证干净人生
“我只知道大勇工资低,家庭负担重,但怎么也没想到竟困难到这个地步,早知这样,家里该多帮衬他一把!”从江苏农村赶来处理后事的父亲许清友泪流满面,不住自责。
老人清理遗物时,在一堆荣誉证书上面发现儿子留下的两个存折和三张卡,余额加起来才2200余元。欠款倒有两笔,欠房贷及装修费用30余万元,单位借支3000元。
在许大勇家,爱人龚丽没有稳定工作,女儿正上高中,全家所有开支都靠他的工资维持。女儿回忆,因为经济不宽裕,爸妈还多次拌嘴,“妈妈哭,爸爸也在一旁难 过。”“大勇节俭,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基本不在外面应酬。”区纪委副书记杨利德清楚,许大勇是怕人情应酬花钱。“即便这样,许大勇从来没有利用 手中权力动歪脑筋。”杨利德说。在查办砂石开发违规案件时,有涉案人员亲属通过关系偷偷给他送名烟等贵重物品请求关照,被许大勇屡次拒绝并主动上缴。对方 央求许大勇的无业妻弟帮忙说情,并许诺事成后让其拉砂石挣大钱。“你千万不要卷入这个案子,否则将来悔之不及,我这是为你好!”碰壁的妻弟一气之下外出打 工,从此和姐夫断了联系。“爸爸常说,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今天接受了人家不明不白的‘帮助’,万一日后查案办案有某种牵连,自己就硬不起腰杆了!”女儿 说。一次,妻子兴冲冲地说在一家公司找到了工作。“非亲非故,老板怎么会主动让你进公司?”警觉的许大勇劝阻了妻子。事后得知,那家企业的法人代表是纪委 正在查处的一位涉案当事人的远房亲戚。
忠诚担当、甘于平凡、干净律己——这就是纪检干部许大勇。
纪检干部许大勇的清贫人生
工作16年仅有2200元存款,身后留下30余万银行贷款
(华西都市报12月1日第6版报道)
大勇出身寒微,来自典型的草根人家。大勇的老家,在江苏徐州一个偏僻小山村。在那里,有他九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年近七十的爸爸妈妈。大勇在17岁那年投奔远房长辈,来到四川广元青川,在这里成为丈夫、女婿、父亲,也在这里从一名进城务工人员成长为一名基层纪检干部。
大勇很普通、很平凡,也因为很普通、很平凡而非常真实可信,可以通过对话感受他的正直与谦逊,可能通过小聚触摸他的孝顺和清贫,甚至,还可以互扫手机二维码成为微信好友。
许大勇工作简历
1992年:四川省广元市青川造纸厂工人。
1996年:四川省广元市元坝机械厂汽修工。
1999年3月: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后更名为昭化区)物价局公务员。
2010年:参加选调,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纪委工作人员。
2014年2月: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
2015年4月:因车祸遇难。
至2015年4月1日凌晨3时25分,大勇的生命定格在40岁,所有的“可以”“可能”,瞬间演变成无尽的追忆与追思。
那个夜晚,广元市境内暴雨如注,寒风凛冽着哭啸。大勇与妻子送父亲去车站乘火车回老家,返回途中,遭遇惨烈车祸……
那个夜晚之后,说起大勇,同事、亲人,包括他帮助过的陌生人、教育过的村干部,都会忍不住双眼湿润甚至泪流满面……那个夜晚之后7个月过去了,华西都市报记 者前往广元采访,发现那里的人们始终相信,大勇没有离开,他只是与妻子在电闪雷鸣之际双双化蝶,在故乡徐州与家乡广元之间,永远形影不离,迎风飞舞。
A
车祸罹难
送走返乡父亲 夫妻狂风中遭遇车祸
大勇全名许大勇,生前是广元市昭化区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大勇肯吃苦,好学,从当初的农民工一路转身为国家工作人员、纪检干部。
今年春节,大勇也没回故乡。年前,大勇给在老家徐州农村的爸爸打电话,希望父母搬来和他们一起,住到新买的房子。当时,父亲拒绝了。
春节过后,大勇又打电话,让父母来四川。拗不过儿子,大年初九那天,父亲许友青就到了广元。这次来,许友青呆了二十多天。“按大勇的意思,最早都要清明节后再走。”可就在这个时候,许友青接到老家的电话,家乡有事,需要回去一趟。
从广元到江苏老家,路途遥远,大勇最初想让爸爸坐飞机,可许友青怕花钱。拗不过父亲,大勇最后坚决让爸爸坐卧铺。“为了这张票,那天,他来来回回跑了很多个售票点,最后才买到一张卧铺票。”
乘车时间,是4月1日凌晨2:50。
当晚,在大勇刚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