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石:敬业精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师德的集中体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9-10浏览次数:329

 

郭天石,四川理工学院机械学院教授,自贡市工程技术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曾荣获四川省首届科学大会三等奖;20054月荣获“自贡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0610月荣获“四川理工学院师德标兵”称号;20079月荣获“四川理工学院教学名师”称号。

教师的敬业精神是师德的基础,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激励学生勤奋精神和内动力最有效的触发器。荀子说过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百事之败也,必在漫之。学生希望他们的老师不仅仅把教书作为一般意义的职业,而是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去敬畏、去追求、去创造,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倾注感情,倾注心血,倾注精力,倾注智慧,倾注真诚,倾注爱心。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钻就钻进去,干就干好它,是我自己对敬业精神的认识,也努力这样去做。

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职业的专业要求,也是师德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育人是目的,这个目的是教师通过教书这种“手段”,通过与学生“教学相长”互动中的言传身教这种具体工作来实现的,是通过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带好实验、实习,指导好毕业设计,做好考试考核这些教师的本分来完成的。没有敬业精神难以完成“认真教好书”的使命,没有过硬的教学业务能力也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是教师执业的本领,也是师德的载体。教师不仅应成为“饱学之士”,还应该具有精湛的教学艺术,成为学生学业精进的强大推动力和憧憬的榜样。

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师德的支柱。“学校无小事,事事关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在执业生涯中所表现出的人格、品行,举止、谈吐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召力。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以身作则,行为示范,才能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这就需要自己的行为表现随时随地体现出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

我获得这样的荣誉并非我自己取得了什么骄人的成绩,更多地体现了学校对推动师德建设的重视;更多地体现了师生对“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对“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塑造学生人格”的优秀教师的企盼和呼唤。对比自己的工作,离师德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将继续努力,爱岗敬业、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树立为人师表风范,为营造放飞学生梦想、点燃学生激情、鼓励学生进取、激发学生创造、塑造学生高雅品位的育人环境做更多的贡献。